HR Excellence Awards 2023 Singapore
麥當勞、阿斯利康、野村集團和Dell領袖提倡職場精神健康和同理心
  • premium

麥當勞、阿斯利康、野村集團和Dell領袖提倡職場精神健康和同理心

To read the full article, simply create a login account via the link below. Thank you for supporting our newsroom!

READ IN ENGLISH

「充電」日、20分鐘的「Empowerment Calls」、並確保由自己牽頭展開討論,這些領袖言行一致,致力促進員工團隊的身心健康。

今年7月,由IHH Healthcare Singapore主辦的第四屆「WorkWell Leaders CEO Dialogue」雲集一眾企業領袖,共同討論他們如何建立一個互相包容體諒、重視員工精神健康的工作環境。

這些領袖亦簽署了一項集體承諾,共同承擔促進業務所在社區的精神健康責任。

有見及此,《HRO》訪問了麥當勞、阿斯利康、野村集團和Dell等的領袖,以了解他們與持份者溝通時面臨的挑戰、如何建立一個安全的公開討論空間、以及如何優先顧及自己的精神健康。

以下是詳細訪問內容。

問:作為一位領袖,與持份者就精神健康和福祉議題進行溝通時遇到哪些挑戰?您如何克服這些挑戰?

麥當勞新加坡總經理Benjamin Boh:

處理這個議題時有幾項挑戰。

首先一般觀念認為領袖一定是組織內最堅強的人。領袖認為自己必須堅強才能鼓勵員工。

員工認為領袖如此堅強,因此不會理解他們的難處。這種觀念必須改變。領袖如能卸下武裝,分享自己的難處,越能鼓勵員工分享他們的煩惱。

作為一位領袖,我正有意識地致力分享我的煩惱,並且更用心聆聽員工的意見。每個人都會有遇到困難的時候,我們都是人。

第二是在非常不明朗的環境下令員工安心。這場疫症確實將我們帶入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就在情況似乎有所好轉時,第二波或第三波疫情又讓世界再次陷入混亂。不確定性令人非常不安,而不斷起起伏伏對每個人的精神健康都造成負擔。我們早已意識到這一點,因此我們明確說明確定的事,並通過一致的溝通向員工作出保證,例如工作和薪酬保障、明確說明我們會做(和不會做)的事等等,好讓員工感到安心,專心應對不確定的事情。我相信這對員工很有幫助。

第三是缺乏面對面的互動。我們是社交動物,而在麥當勞,我們喜歡與餐廳和辦公室團隊面對面交流,因為這是我們建立關係和信任的方式。但人流限制和在家工作成為常態,面對面交流無法進行,因此我們必須尋找具創意的方式繼續為工作注入樂趣,並讓員工放鬆身心。

虛擬慶祝活動和閒聊等方式有所幫助,但我們急不及待想回復以往與人聯繫的方式。

Dell Technologies亞太區日本渠道高級副總裁兼總經理Tian Beng Ng

鑑於圍繞精神健康的負面標籤,展開有關精神健康的對話是需要克服的最大障礙之一。精神健康是一個十分個人的話題,因此Dell Technologies致力建立一個安全的環境以進行這方面的對話。我們最近推出第四屆全球年度「Balance Campaign」,作為活動的一部分,團隊領袖就有關如何與團隊成員進行此類對話接受培訓和獲取策略建議。

此外,全球團隊成員每星期可參加20分鐘的「Empowerment Calls」,由出色的全球健康冠軍團隊主持,一同參與冥想和正念等活動,以增強他們的情緒健康。

保密和私隱也是首要考慮,從展開對話以至為員工提供資源,所有過程確保完全保密和免費。

野村集團新加坡行政總裁Kelvin Ho:

從文化上來說,精神健康仍有許多負面標籤,我們發現員工往往不願分享訊息或尋求有關精神健康問題的支援。作為一位領袖,我嘗試鼓勵一種開放的文化,以消除對討論精神健康的偏見。

阿斯利康新加坡總裁Vinod Narayanan:

遙距辦公盛行、工作與家庭生活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以及疫情導致工作安排頻繁轉變,已影響我們處理職場精神健康的方式。

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推出各項措施,並彙集可輕鬆使用的網上資源:

  • 措施:
    • 「充電」日 — 每季度提供休假,讓員工充電並關注自己的健康
    • 休息時間 — 鼓勵員工在晚上7時後避免參加會議和工作電話的措施
    • AxerciseZ — 讓員工透過運動賺取積分的計劃,積分可兌換成購物券。
  • 平台:
    • 舉行季度精神健康研討會和每兩星期一次的員工大會,討論精神健康相關問題的早期跡象,並提供解決方法。
  • 資源:
    • COVID-19 Employee ToolKit提供積極應對的心得,而員工可透過我們的員工支援計劃Lifeworks尋求專業協助來處理精神健康問題。
  • 其他:
    • 提供靈活工作選擇,確保員工可因應照顧孩子和老人的責任、潛在健康狀況或公共交通使用情況安排工作。
    • 管理人員培訓旨在強調管理人員在疫情期間和往後支援自身和團隊精神健康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問:如何為自己/管理團隊和員工建立一個可以在職場公開討論精神健康和福祉安全空間

Benjamin Boh: 

我們已開始透過一些有趣和隨意的閒聊,使會議和一對一交流不再100%專注於工作。

我們已開始進行部門級別的閒聊,旨在分享最新情況和業務消息,更重要的是提供一個途徑,讓員工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分享想法和提出問題

我們也開始討論精神健康議題,並通過我們的溝通渠道提高員工對此議題的意識。

關注精神健康的旅程只是剛剛開始,我們將投放更多關注,加倍努力向前邁進。

Tian Beng Ng: 

要使職場精神健康和福祉的討論正常化,領袖需要起帶頭作用。今年較早前,我們舉行了一次小組會議,幾位Singapore Site高級管理層站出來分享他們在疫情期間遇到的個人挑戰和應對方法。是次會議大受團隊成員好評。提供一個分享經驗的平台,對促進職場精神健康對話非常有效,並向團隊成員重申他們並不孤單,是在這樣的時代凝聚員工的強大工具。

作為一位領袖,通過分享個人經歷來強調對精神健康的重視,並鼓勵員工展開對話。在最近的員工大會上,我分享了我全家在新加坡度假的照片,以鼓勵團隊成員抽出時間做同樣的事 — 充電、與家人共聚、並照顧自己的精神健康。

我們甚至邀請員工就新加坡度假主意進行投票,以激勵他們採取行動休假,並在下一次新加坡員工大會上進行比賽,展示最有趣的團隊成員假期。

對Dell Technologies來說,員工是我們長遠成功的最重要元素,而他們的健康和福祉是我們的首要考慮。所有團隊成員都可以訪問Dell Wellness Hub,這個個人化的數碼健康和福祉平台提供有趣的工具和資源,以支持團隊成員保持健康。我們的Dell健康團隊會定期舉辦虛擬會議,為團隊成員提供管理精神健康的策略,例如冥想和伸展運動、實現工作與生活平衡的心得、領導策略、以及如何管理團隊怠倦。

此外,我們的員工資源小組和社交俱樂部舉辦無數的虛擬活動,通過虛擬跑步/步行挑戰、健康烹飪課程、與我們的慈善夥伴機構MINDS合作舉辦的虛擬運動課程等,讓員工保持身心投入。我們希望團隊成員在生活中茁壯成長,因此協助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是關鍵。我們又在新加坡推出了一個名為「Family Balance」的新員工資源小組,專門關注精神健康和福祉。這個員工資源小組遍及區內多個國家和地區,而我是這個員工資源小組的亞太區和日本執行發起人。

Kelvin Ho: 

到目前為止,我們的重點一直是通過贊助體育、健身、健康和以家庭為導向的措施,支持和提高員工對健康、福祉和工作與生活平衡的意識。例如,為慶祝10月的世界精神衛生日,我們舉辦了「精神健康週」,向員工宣傳精神健康資訊和職場精神健康的重要。

我們的員工及其直系親屬亦可參與員工支援計劃,該計劃提供全天候24小時保密討論和諮詢服務,以及有助實現更健康、更幸福生活的各種工具。

今年6月,我們在日本以外的亞洲地區推出一個新的員工主導精神健康網絡,以建立一個更健康的職場。通過這個網絡,我們旨在讓員工互相分享煩惱和面對的挑戰,從而凝聚員工。

該網絡亦旨在提高員工對促進精神健康的積極態度和行為的參與度,並確保員工可得到適當的支援和資源。

Vinod Narayanan:

通過以下方式完成:

  • SAFE SPACE — 一個專門的內部工作小組,旨在提高精神健康意識。
  • 通過定期的季度一對一員工溝通來建立聯繫文化。
  • 啟動更具針對性的小組午餐/公開員工大會,鼓勵圍繞職場精神健康的對話。

問:您個人如何優先考慮自己的精神健康和福祉,尤其是在過去一年的艱難時期?

Benjamin Boh: 

隨著危機展開,我知道自己必須保持心理平衡和清醒,才能有效帶領員工和企業,並作出最佳決策。我問自己有什麼總是讓我保持平衡,那就是保持身體健康和活躍。因此我重新開始跑步,從中享受100%的個人時間。沒有干擾、沒有電話、WhatsApp或電郵,只是純粹的思考時間(或根本不思考)。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應對機制,因此我敦促每個人深入發掘令自己感到真正自由的活動,然後抽出時間去做。

Tian Beng Ng: 

事實證明,過去一年對我們所有人都極具挑戰,事實是我們都需要花一些時間來照顧自己的精神和情緒健康,我自己也不例外。我特意花時間與家人一起吃飯、度假、並參觀許多新加坡的景點/公園,亦嘗試進行恆常的阻力和有氧運動來享受一些「個人時間」。我也喜歡打高爾夫球,並一直努力提升自己的球技。最近,我亦參加了Dell的虛擬跑步活動,驅使我走出大門跑起來。

最後是睡眠,我確保每天平均有七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睡眠、休假時間和運動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十分重要,使我可以精神奕奕地重返工作崗位,並準備好迎接即將到來的挑戰。

Kelvin Ho: 

下班後有規律的運動使我放鬆,並清除任何負面想法。

我亦培養了一個新嗜好 — 拉小提琴,這有助我減輕壓力、獲得成就感、並改善我的情緒健康。

Vinod Narayanan:

我會這樣做:

  • 通過恆常運動和每天七小時睡眠時間來保持健康。
  • 在週末設定休息時間,與家人朋友面對面或在網上共聚。
  • 每星期與家人共度安靜的時間以進行冥想。

問:通過簽署這份精神健康承諾,您想向員工傳達一個什麼關鍵訊息?

Benjamin Boh: 

精神健康不是一種趨勢,我們所有人都必須竭盡所能(無論是在工作還是玩樂上)過最好的生活。我們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因此我全心全意地致力令所有員工都可以在這些時間內過得更快樂、更充實。

Tian Beng Ng:

我希望每個人都能盡展所長,茁壯成長,關鍵是必須在工作與娛樂之間找到平衡。把自己放在首位,因為這是你欠自己的!

Kelvin Ho:

我們想讓員工知道,精神健康是野村集團管理層的優先考慮,我們致力支援任何尋求協助的人。

Vinod Narayanan:

我們致力確保員工不僅擁有應對挑戰的資源,而且能夠在充滿挑戰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精神健康是首要考慮,這符合阿斯利康的價值觀和可持續發展承諾。

在促進職場精神健康的旅程上,我們並不孤單,很高興能在這個由志同道合的企業組成的社區和網絡中發揮積極作用。


圖片來源/123RF

Follow us on Telegram and on Instagram @humanresourcesonline for all the latest HR and manpower news from around the region!

Free newsletter

Get the daily lowdown on Asia's top Human Resources stories.

We break down the big and messy topics of the day so you're updated on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Asia'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 for free.

subscribe now open in new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