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 & Tech Asia Summit 2024
僱主須知的負責任人工智能實踐10條原則

僱主須知的負責任人工智能實踐10條原則

READ IN ENGLISH

為人工智能系統建立基於績效的指標,有助消費者、企業和政府更好地比較不同系統的表現,並設定最低績效要求。

人工智能(AI)具有創造許多巨大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潛力。 然而,對這項技術的憂慮促使政策制定者制定法律法規,在不影響該領域創新的情況下建立「負責任的人工智能」。

Center for Data Innovation總監Daniel Castro在一份新報告中提出10條原則,以指導政策制定者制定和評估不妨礙創新的人工智能監管提案。以下提供摘要以作人力資源從業者和僱主參考:

1. 避免有利於人類的偏見:允許人工智能系統做人類界定為合法的事(並禁止做非法的事)。
原因:要求人工智能系統達到比人類更高的標準會抑壓技術的使用。

2. 規範績效而非過程:通過規範結果而非為技術制定特定規則來解決對人工智能安全性、有效性和偏見的憂慮。
原因:建立基於績效的法規有助靈活實現目標,並且不會對人工智能系統強加可能代價高昂的不必要規則。

3. 規範行業而非技術:為特定行業的具體人工智能應用制定規則,而非為人工智能技術制定籠統的規則。
原因:情景很重要。即使採用類似的底層技術,用於駕駛車輛的人工智能系統,與用於自動化股票交易或診斷疾病的系統不同。

4. 避免人工智能近視要解決整體問題,而非只著眼於涉及人工智能的部分。
原因:不管是否涉及人工智能,很多問題均需解決。只著眼於涉及人工智能的部分往往會忽略解決更大問題

5. 準確定義人工智能:明確定義人工智能,避免無意中將其他軟件和系統納入新規範之中。
原因:人工智能涵蓋廣泛的技術,並融入許多產品之中。如果政策制定者僅打算規範機器學習或深度學習系統,則不應使用廣義來定義人工智能。

6. 執行現有規則:人工智能要遵守現有規則。
原因:已有許多法例針對解決對人工智能的普遍憂慮,例如員工安全、產品責任、歧視等。

7. 確保收益大於成本:考慮法規的所有潛在成本和收益。
原因:直接合規和間接創新和競爭力等成本會影響監管提案的吸引力。

8. 優化法規:儘量擴大法規收益並減少成本。
原因:政策制定者應採取最有效的方式實現其監管目標

9. 平等對待企業:無論企業規模大小或註冊地點在哪裡,規則均適用於所有企業。
原因:免除對某些企業的監管會造成不公平的競爭環境,並使消費者面臨風險。

10. 尋求專業知識:增強技術、行業和監管專業知識。
原因:技術專家可以幫助監管者了解監管選擇的影響。

報告作者Castro指出:「不當制定法律法規,可能會延誤或阻礙可以挽救生命、增加工資和改善生活質素的技術應用。因此,政策制定者應謹慎行事,並以這些核心原則為指引,以免因尋求負責任的人工智能而造成不負責任的監管。」


感謝閱讀我們的文章!如您有任何意見,歡迎隨時告訴我們 — 按此參加我們的2023年讀者調查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Follow us on Telegram and on Instagram @humanresourcesonline for all the latest HR and manpower news from around the region!

Free newsletter

Get the daily lowdown on Asia's top Human Resources stories.

We break down the big and messy topics of the day so you're updated on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Asia'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 for free.

subscribe now open in new wind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