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ent & Tech Asia Summit 2024
亞太區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區域董事總經理Dipak Natali分享殘疾共融招聘的重要

亞太區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區域董事總經理Dipak Natali分享殘疾共融招聘的重要

READ IN ENGLISH

亞太區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區域總裁兼董事總經理Dipak Natali分享表示,隨著我們邁向更多元共融的世界,僱主必須積極改變思維和做事方式,為殘疾人士提供更多機會發揮潛能。

聯合國於1992年宣布每年12月3日為國際殘疾人日(IDPD),該紀念活動旨在促進人們對殘疾問題的理解,以及動員人們在政治、社會、經濟和文化生活各方面支持維護殘疾人的尊嚴、權利和幸福。

據聯合國統計,全世界目前有10億以上的人口有某種形式的殘疾,相當於總人口約15%,其中80%人居住在發展中國家。

該國際組織指,殘疾是根據個人所處的團體的標準,來判斷人體的狀態或功能嚴重受損。殘疾一詞常用來指某種特定的功能障礙,比如身體損傷、知覺受損、認知受損、智力受損、精神疾患和多種慢性疾病。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少數群體」,殘疾人士往往在日常生活和職場上面臨歧視等諸多障礙,尤其是智障人士(PWID)。

隨著我們邁向更多元共融的世界,僱主必須積極改變思維和做事方式,為殘疾人士提供更多機會發揮潛能。

適逢今年的國際殘疾人日亞太區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SOAP)區域總裁兼董事總經理Dipak Natali與《Human Resources Online》的Tracy Chan獨家分享殘疾共融招聘的重要、存在的誤解、以及最佳實踐,期望打造一個更共融多元的職場。


問:在招聘過程中涵蓋殘疾人士有何重要?

我認為重視多元價值很重要,這不僅是一個選項,而是令企業變得更靈活應變的基本方式。廣納不同背景和觀點人士組成團隊,若能妥善協調廣泛的觀點,將有助企業作出更好的業務決策,推動成功。

我認為這有助提升員工招聘流程,並有效甄選優秀的人才。除招聘和面試外,企業亦可從多方面聯繫智障人士(PWID),以展示組織價值觀,以及對多元化的真正承諾,進一步增強組織內部的更多元招聘「文化」。

以Florence Hui為例,她是新加坡Uniqlo的全職員工,也是一名特殊奧運會運動員。憑藉信念與堅持,她畢業於APSN Delta Senior School,獲得零售業工作技能資格(WSQ)證書。作為畢業生代表、以及受人尊敬的本地共融樂團The Purple Symphony成員,她繼續積極擔當特殊奧運會運動員領袖,通過她的工作和Uniqlo開展的招聘活動提倡更大共融。

智障人士可為任何組織的招聘流程帶來有意義的貢獻,可惜的是,很少工作會考慮招聘智障人士。我們的210萬名運動員當中,只有極少數人受僱。他們往往被標籤為不可靠或缺乏能力,因而被排除在職場以外,很少獲得工作機會。

人們和企業必須明白,只要提供合適的培訓和資源,智障人士跟其他人一樣可具備出色技能和作出重要貢獻。

只有當社會、各地政府和企業開始重視和致力僱用和培訓智障人士,並將其納入員工團隊之中,我們才會開始看到真正具影響力的進展。

亞太區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核心使命,是為智障人士推動以社區為基礎的基層運動,結合體育、醫療保健和社區共融,持續促進平等就業機會。

具體來說,我們通過「運動員領袖」計劃工作,為運動員創造發展個人和專業技能的機會,以展示他們的領導能力,以及對社區、職場和社會的有意義貢獻

問:當中有何挑戰和機遇?僱主如何以合乎道德的適當方式作出應對?

智障人士是社會上代表比例不足的一群,據聯合國的數據顯示,包括智障人士在內的亞太區殘障人士失業率,通常高達80%或以上,是普通人口的兩倍。要令智障人士實現經濟獨立,便需要讓他們獲得平等公平的優質教育,以及在職場取得成功的真正機會。

必須指出的是,智障人士仍然是世界上最受忽視、誤解和污名化的一群,無論在職場、學校、獲得優質醫療保健、還是在運動場上,他們均欠缺平等機會,尤其在低收入國家。

特殊奧運會進行調查以了解大眾對智障人士的態度和看法,發現大眾對智力障礙的認識水平中等,只有60%的亞太區受訪者認識智力障礙,少於三分之一的受訪者接觸過智障人士。智力障礙在區內的關注度也較低,環境、貧窮和人權是亞太區的關注重點。

鑑於智障人士的差異,社會傾向將智障人士與主流社會分隔開來,這加劇誤解和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從而加深分歧和偏見。

社會需要公開糾正對智障人士的誤解,以減少歧視和偏見。智障人士所面臨的種種限制和不平等,大多源自我們沒有嘗試去認識或了解他們,社會的低期望可能會抑壓他們的潛力。

要打破障礙,便需要更深入了解智障人士所面臨的問題,並與他們進行清晰的溝通,這是消除分歧的第一步。願意在職場、學校和社交活動上與智障人士進行真誠的對話,有助我們團結起來,以克服僱用智障人士時的盲點和挑戰。

問:規劃未來時,僱主在支持或僱用智障人士方面有哪些錯誤或誤解?他們該如何糾正

正如其他人一樣,每位智障人士都不一樣,因此難以就企業如何管理智障人士制定一套規則。根據我在運動場上觀察到的團隊組合方式,以及教練與智障人士的互動方式,同樣的原則也可應用於職場之上。

教練訓練特殊奧運會運動員時,會採用與其他運動員一樣的訓練方式,在技術訓練策略上沒有任何區別,但教練會花更多時間注意某些學習模式。僱主在工作環境與智障人士互動時,也可額外自我留意。

有意義的就業與為了滿足多元配額而作出招聘之間存在差異,僱主必須明白,多元不一定等同在招聘過程中達至共融。

企業必須改變現有政策,才能為智障人士締造真正共融的工作環境。僱用智障人士不應只為了滿足多元共融(D&I)目標,僱用他們是因為他們可以勝任工作,與他們是否殘障無關。

企業若真想改變其內部文化,為邊緣化、代表比例不足的人才賦能,應開始改變其現有政策和做法,以建立更共融的團隊,並投入必要的時間和精力來盡量發揮員工的潛力。

問:職場應如何改變以滿足多元團隊的需求?企業應如何提高內部意識並建立共融公司文化?

營造共融多元職場的第一步,是承認還有很多事要做,招聘是一個關鍵起點。例如,推薦計劃可能會無意中導致勞動力結構出現多元失衡,尤其當員工推薦具有相同背景的候選人。因此,人力資源領袖在尋找新員工時,必須使用各種招聘途徑,這種做法有助建構更共融的團隊。

此外,企業亦可從實施多元化培訓開始,讓領袖和員工理解並支持多元化員工團隊的重要和需求。至於智障人士方面,領袖可採取以角色為本的共融做法,考慮智障人士將要面對的環境,以及他們在公司的工作情況。

問:您對解決職場歧視(包括無意識歧視)並向殘疾人士賦能方面有何期望?

要令我們的運動有效推行,必須整個社會,包括社區組織、教育工作者、政策制定者、行業協會和企業,形成有意義的聯盟。

一些國家的政策已出現漸進變化,例如新加坡於今年8月推出「Enabling Masterplan 2030」路線圖,當中包括在2030年實現40%殘疾人士就業的理想目標。這固然是朝著共融邁出的積極一步,但長遠進步始終需要足夠的基建設施、專業知識和心態轉變,以推動可持續變革。

要推動心態轉變,僱主必須為智障人士提供機會和相關平台,讓他們與沒有智力障礙的同事對話並分享他們的經驗,以減輕他們在職場面臨的挑戰和增加機遇。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創建一個真正共融的職場環境,讓智障人士能夠學習、茁壯成長並受到尊重。


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Follow us on Telegram and on Instagram @humanresourcesonline for all the latest HR and manpower news from around the region!

Free newsletter

Get the daily lowdown on Asia's top Human Resources stories.

We break down the big and messy topics of the day so you're updated on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s in Asia'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 for free.

subscribe now open in new window